當晚我們就歇宿在寺中,這幾天發生的事情讓我更加堅定了我立志要題刻於天柱峰頂。以不辜負這次登頂探險的經歷。第二天早晨,我買來麻絲綁成個大筆,書寫題刻文字四個:【孤立擎霄】,字有五尺高,存於寺中備用。早飯後立刻返回潛城,歸途中路遇幾個獵戶抬著一頭巨豹,據說這豹子傷害附近的山民家畜無數,大家聽到這個消息無不相互道喜。我立馬想起當年去登北岳的時候,也是被這個傢伙困住過,今天它得到如此下場,也可稍稍息我先前的怒氣,所以用重金購回,留個紀念。 回到軍中,因為沒有軍事任務,隨即到處招募能夠刻崖的人,幾天都沒日前來應募。就囑咐縣令傳縣境內所有石工到寺前集中,到時候我親自前往徵招。衙役回報稱共到石工三十多人。其中不少老弱的工匠一起訴苦,我心中不忍,就說:“老弱的回去吧”。還留下來的二十多個精壯漢子全都伏地央求開恩,我好言相勸,可他們都說:“小人們整天為著這升鬥米糧而奔波,哪有不貪利誘的呢。但全家老小,都要靠自己來養活,不敢輕易捨棄性命”。方丈也出面勸說其中兩三人應募,居然沒有一個答應的。我怒斥道:“象我這樣尊貴的大人都能前往登山,而你們現在又能夠充勞役,又可得重賞,為什麼就不能前往!能講出什麼理由還行,否則一定要去,決不容情”。眾工匠一齊低頭不語。忽然當中跳出一人爭辯說:“大人的話錯了。人與人身份相差懸殊,難以對等比較。大人既有降龍伏虎的能力,將來的功德必定無可限量,何必與我們這些草木之輩的小人計較短長呢?要不然,那您的肚量也就太淺了”。我搜腸刮肚想了半天也沒能找出個反唇相駁的話來,當天也只好作罷。 回到軍營,幾天來一直因此事耿耿於懷,悶悶不樂。突然一天,那山中方丈來到營中求見,佛光寺的方丈說:“您要書崖題刻,足以使名山增色不少,我當然願意幫助您了。所以我們是不是招回賀駝子,想想辦法”。那天賀駝子果然來了,我們一起談論了出重金及商議刻崖之事。賀駝子擔心自己不熟悉刻崖技藝,我們答應讓他前去學習,賀駝子滿心歡喜,於是帶著他的弟弟賀良佐一起到山下,與眾工匠同息同作,認真學習起鑿岩刻字的本事。 山半腰有一石高五六丈(15米左右),狀如巨卵,其上豁然開了個窄縫將石劃為兩半,名叫雷打石,賀家兩兄弟刻上了我親自題書的四個大字 【混元霹靂】。山北面有一石,形壯象巨掌,掌心朝東,所以就刻文:【仙掌迎霞】,具體地點現在我也記不清了。聽說被後來潛山縣的李丁生發現此刻,總算有人看到了。賀氏兄弟倆就在刻這兩幅崖題中間刻石技巧大增,大約又過了一個多月,賀氏兄弟刻崖技術終於煉成,於是我就派他們前往天柱峰頂,刻於矗立巨石的東面,就是你們現在遊客用望遠鏡才能看到的地方。並於早前登山看見的東南方石塊上面鑿“上天池”字樣,有尺把長,這都是為區別天柱峰、飛來峰同一個“天池”立名而添注的。派當時的隊長周立青請往監督工程。 過了十來天,大功告成。周立青前來稟報:“字體五尺(1.6米)見方,其中筆畫有八九寸(30厘米)寬,最窄處也有四五寸(16厘米)寬,鑿刻深度都有一寸半(5厘米)。刻完後,用蛋液混合硃砂填滿,用以長久保存,現代科學證明硃砂()的化學穩定性極高,而且具有鮮豔的紅色;那蛋白質經由自然風乾會形成聚合型高分子膜,除保護字面外,還能使那鮮紅的字跡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站立在飛來峰上遠望,也有二尺多(六七十厘米)高,極為顯眼。新鑿天池,也能存雲液(雲霧凝結)不乾涸,請大人前往觀看”。 沒幾天因湖北戰事吃緊,上面命我即赴仗場。行期臨近,來不及前往欣賞自己的大作了。於是想找別人代為欣賞,就問大家:“有沒有能懂點詩文的人代我去看看?”。帳中好友曠君瑛自告奮勇去了,等他回來,我問他,回答竟然是“被橫雲隔擋,沒有看成功”。時下軍行已經出了潛縣境界,我手下偏將龍常復再次前往,於是我就答應他。過了三天,回到軍中,問他,還是沒有看見,理由與前面基本相同。兩位將軍為此也是惆悵不以,我當然深信不疑。我這人大小也算個儒將吧,這湘軍的253位武將中除了那名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生外,只有我一人是秀才出身。加之自己直言直語,這宦海之中也開罪了不少人。到湖北不久又轉戰新疆伊犁,任布倫托海辦事大臣。這一去就是十幾年,直到光緒三年(1878年)積勞成疾,不得不返回到河北老家。從此我再也沒能親自前去過天柱峰。回憶當年自己的題書大字,不知是否與崖上所刻字跡一樣。是否真如周將所說的相同,至今半信半疑。 天下任何事情發展到極至特別得意時,一定要防止生變。趕緊見好就收,也許不可過於好大喜功。我自己登山的經歷完全驗證了這個道理,每每事情都有不爽的地方。回憶過去每登一座名山,必然嘗盡險阻,或幾天或十幾天不等,其中最愉快的時刻也不過就頃刻之間。而且絕對難以持久。這正說明每當功成名就時,必須急流勇退。我平生獨自造訪三大勝跡,那快樂時光也都是過半而止。其中以天柱刻崖最具代表性。這裡我再次重複說明,這次天柱刻崖的事情是奇境奇想合為奇觀,實際上冥冥中已成定局,自以為能夠先睹為快。且料竟然終生不得相見,代為前往的人也都沒有看過。 如今屈指算來已有二十四年,看來自己今生再也無法看到了。這正是極快意中之極失意的地方,好象那天上有人在俯首望著我笑呢。直到我光緒二十二年(1897年)駕鶴西去在九宵之上,才望見我的大作在天柱峰熠熠發光。我也因此事而大徹大悟:凡事必留餘地的人生體驗。別不服命中注定這個道理。現在將自己平生事件一一回憶起來,覺得都是這個道理。 賀良謀登山,一般看見的人都會非常詫異,其實這中間一半是天賦,一半是後天勤奮,沒有什麼訣竅。他詳細教我的手眼身步等方法,都是學習能力。再談他的弓身之法,屈身必須如掃地模樣,仔細想來我的屈身,出於強制,而他的屈身,則出於天生如此。再加上他如此瘦弱,自然身輕,身輕則矯健靈活,這是其中先天的兩條。至於他行動神速,那也是熟能生巧罷了,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我的眾山遊記(包括《遊嶗山記》、《游中岳記》等)就和我的為人一樣,坦坦蕩蕩,沒有一字虛假。其中許多治理名言都是我人生經驗的總結,若不在這裡道破,恐怕世後被人們懷疑為一通鬼話,故記述於此,敬告後人。 李雲麟 1885年 憶錄於此 —— 全文完 —— —————————————————————————————————— 【如果有什麼看法想與在天堂的我交流,請喵兒:dxer@qckw.com】
天柱峰刻崖記
The top of Mt.Tienchu——Tienchu Peak is 1488.4 meter above the sea level(It called Bamboo Shoot Top、Crane Peak、Rising Peak、Siming Peak、Monarch-Wan Top).Tienchu peak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East longitude 116°27 ', north latitude 30°43. On the summit of Tienchu Peak, there is a flat rock with 500 sqm,there are tourist attraction Deva Pool、Goddess of Mercy well etc...in it.It mellowness only honour manner-imposing.It like a leaning deva sword,straight up into the sky from nouth near by Dragon Pond,it like a support the heavens upon large hands or a candlestick or high tower,from west to east,so called candle top. 天柱山之巔 —— 天柱峰海拔1488.4米(它也稱尖子筍、鶴駕峰、朝陽峰、司命峰、皖伯尖)。天柱峰的地理座標:東徑116°27’,北緯30°43’。峰頂約有500平方米的平台,上有天池、觀音井等勝境。它一峰獨尊。從北面的後山龍潭一帶遠眺,象一把斜依的天劍直插雲霄,從西向東看它象一個直指天堂的巨手或燭臺或高塔,所以又叫蠟燭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0 21:38:2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