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到底发生在哪里 汪 焕 文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507-583)所编的《玉台新咏》,取材于东汉献帝(公元189-220在位)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说明此诗至少在公元583年以前就已经定型,流传于世了。
庐江郡,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治皖城(即潜山县梅城镇)。
查阅潜怀的新旧县志,比较一致的看法,刘兰芝的家乡在今怀宁县的小市镇,皖水东岸。这座古镇原叫小市港,又叫小吏港或焦吏港。镇东不远处有刘家山村,就是刘兰芝故里。村前原有一水塘,名月形塘,据说是刘兰芝投水殉情的地方。
而焦仲卿的家在今潜山县梅城镇(即当时庐江郡治所皖城)东南的河湾村焦家畈,庄名“焦家园”,与小市镇隔皖水相望。从1957年起,中学语文课本关于《孔雀东南飞》发生地的注释,一直都是安徽潜山。
焦仲卿与刘兰芝合葬的孔雀坟,在小市镇老街东侧一座叫乌龟墩的小山岗上,如今称作“花山”。就是诗中“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的“华山”。
近几年怀宁和潜山颇有争议,怀宁强调小吏港,潜山注重焦家畈,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我认为,无论如何都应该以科学的历史观为前提,准确地定位“孔雀东南飞”起源于古代庐江郡,包括现在怀宁的小吏港和潜山的焦家畈。《孔雀东南飞》发生地是怀宁不是潜山,或者说是潜山不是怀宁的说法,都是以偏概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孔雀东南飞》涉及的地点“小吏港”“ 焦家畈”“刘家山”。关键是“ 焦家畈”,因为焦家畈的焦家园是焦仲卿和刘兰枝的家,刘兰芝是从刘家山嫁到这里的,夫妻相爱,后被焦母所不容,被逼回刘家山的娘家,刘兄又逼其改嫁,无奈投水自尽。焦仲卿闻讯后,亦自缢于自家的庭院。也就是说,孔雀是从它的巢向东南方向飞走的,这个巢就是焦家园。故事发生的准确地点是焦家畈,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焦家畈距古庐江郡治梅城不过十华里,焦仲卿也就是在庐江郡的衙门里当差的,所以人称“小吏”。
然而地方志及相关史料都称《孔雀东南飞》发生在小吏港,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小吏港与焦家畈仅一河之隔,二者在当时是种属关系,不是并列的概念。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小吏港,并未排除焦家畈,也不排除刘家山。地名有实指和虚指之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点与面,譬如说龙井关指的是潜山五井河峽谷上陡峭的隘口,也可以说包括东西南三堡方圆36平方公里的山村。小吏港在《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小吏港是后人为了纪念焦仲卿这位情圣而命名的,曾先后叫过焦吏港、小吏港和小巿港。古时的皖水是庐江郡的黄金水道,小吏港是当时古郡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名声显赫,今非昔比。《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庐江郡的小吏港也无可非议,因为它与焦家畈是统一的,并无矛盾。焦刘两家分别位于皖水的西北与东南,焦刘殉情后,这对情侣钟情于东南方,边飞边徘徊,这也为焦园的所在提供了佐证。
东晋义熙年间(405年-418年)首置怀宁县,县治设在今天的梅城。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分怀宁县清朝、玉照两乡,始置潜山县,以原怀宁县城(梅城)为潜山县治。据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记载,小吏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仍然是潜山县的巿镇,后来划入怀宁,这样,《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小吏港与焦家畈才一分为二,焦仲卿变成潜山人,刘兰枝仍然是怀宁人。然而这个看法显然不准确,因为《孔雀东南飞》发生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被锁定了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因行政区划的变更而变更,小吏港与焦家畈虽然现在分别由怀宁和潜山管辖,但焦仲卿与刘兰枝应该说仍然是古庐江郡人。不久以前(1920-1940年这间)分县而治,这与古诗的存在本来就没有关系,是无须争论的。现在的潜山和怀宁应该努力保护并开发各自辖区的景点,让母亲河岸边的这颗明珠更加光彩夺目。现在看来,怀宁县做得很好,而潜山县却相对滞后,焦家畈田庐依旧的局面总不会再迟续多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