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春节民俗面面观 日子随着日历一天天翻了过去,时间就这样从指尖悄悄滑过。圣诞节、元旦渐行渐远,接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春节只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天柱山量大如“灌水”的文化大餐让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大呼过瘾之后,不经意间,元宵节又将不期而至。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是好心情,和风拂面中,阳光打在脸上,攒足了喜气,人人都期待着享受天柱山一年一度的春节民俗盛宴。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节日,当中国传统文化无可抵御的潜入人们心中时,年俗就像祖国母亲身上的一个饰物,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闪亮标志,闪烁着历史的光芒,这源于久远的历史积蓄和厚实的文化积淀的传统习俗足以让人们用笑声度过一个个春节,又翘首以待着一个又一个春节。 每年正月,代表着喜庆、热情、热烈的红色覆盖着整个景区和城区,红色的鞭炮、红色的春联、红色的彩虹门、红色的喜庆标语、红色的鲜花、红色的彩球、红包,天柱山就像一位罩着红盖头的新娘,洋溢在欢快、祥和、圆满、喜悦的气氛里。满眼的红色、满眼的欢乐、满眼的祝福,美妙而热烈的延伸到天柱山地区的角角落落。 庙会:天柱山的文化名片 天柱山庙会,是天柱山地区大年初一出行的最多选择。坐落于天柱山鹿潜水河畔的三祖寺是禅宗第三代祖庭,有“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之称。中华禅宗在此发扬光大,三祖僧璨在禅宗历史上开创禅宗有文字记载之先河,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三祖寺香火旺盛、久盛不衰,而且当地有着深厚的佛教根基。每年庙会人潮如海,前来敬香、许愿的香客和游客众多。 天柱山庙会历史悠久,且主题繁多,如佛家素食、樊歌曲艺、陶瓷展览、禅宗讲座、佛门祭祀、民俗表演、黄梅戏演出、风味小吃、年俗用品等等不一而足,与禅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在三祖寺庙会上都可以找到。 大年初一逛庙会是天柱山人的传统习俗。早在凌晨十二点之前,三祖寺就挤满了众多的人流,寺里寺外,排满了等待敲响新年钟声的人们,为的是求财、求子、求平安、求官运亨通、趋利避邪。这种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无论是平步青云、仓廪殷实,还是境况困窘,人们都会把初一逛庙会作为新年最佳的出行和快乐方式。 三祖寺逛庙会即继承了传统的文化特征,又发扬了时代气息。与三祖寺仅一墙之隔的山谷流泉文化园如今已成为庙会一个重要的去处,观石刻、赏梅花、看书画展览,这些总是与快乐相连。 三祖寺庙会场面宏大,内容丰富,堪称独甲皖西南。大年初一当天,来自安庆地区的市民纷纷前来,同时也引来海内外各地的香客和游客,不难想象,那种车水马龙的景象是何等壮观。 潜山:年味十足的城市 潜山县城,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境内,因境内皖山而得名皖城,历史悠久,交通便捷。千百年来,形成了皖西南地区代表性民俗。“戏灯”、舞龙、舞狮、送财神、吃元宵等一直传承在城镇乡村,深受民众的喜爱。 为更好的展现天柱山旅游形象,展示天柱山地区的风土人情。2011年正月初一至初七, 天柱山风景区免费向安庆地区居民开放,七天共接待游客25万人。此次活动将天柱山“爱情之山”底蕴及天柱山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展现了出来。 “戏灯”,是天柱山地区春节传统的喜庆方式。民间社团将民间编制技艺和黄梅戏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用竹篾轧制的各式各样的动物栩栩如生,外面用各色纸张封存,里面点上蜡烛,然后走村串户、游走于大街小巷。前面花灯开道,后面跟着说唱的曲艺人、锣鼓队。灯队所到之处,必有鞭炮相迎,并获赠红包,以示喜庆吉利。 灯会上,各式花灯目不暇接,人们可尽情饱览踩高跷、黄梅折子戏、大鼓书、杂技表演,体验融民俗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天柱山传统民俗文化。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过年。二十三,打扬尘;二十四,接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买年货;二十七,称猪肉;二十八;蒸米粑;二十九,写春联;三十,贴春联。一旦春联贴出去之后,就说明开始过年了,这时,就是债主,也不能登门要钱。 天柱山民间还流传着一种送财神的习俗。财神即一种红纸,上面印着赵公民的画像,送到谁家,财神就会到哪家,来年必将全家平安、财源滚滚。收到财神的人家也会把财神倒置的贴在堂屋较为显眼的位置,同时也会赠送一些财物,表达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从初一到十五,天天都有热闹瞧。大街小巷、村村寨寨,敲锣打鼓、鞭炮不息,不是观灯,就是舞龙。天柱山是黄梅戏故乡,谁都能唱上几句,可谓人人是演员,处处是戏迷。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送祖宗”的日子。腊月二十四把先人请回家之后,在元宵节又燃放鞭炮把他送走。春节遗存的食物必须在这一天全部吃光,元宵即“消”。大部分人家都有吃欢喜团的习惯,欢喜团用糯米粉制成,用芝麻和糖做馅,口感磁性且甜,是天柱山一道特色浓郁的风味小吃。 吃完元宵饭,接着走出家门,看龙灯。从初一“开龙口”之后,龙灯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整个城区灯火闪烁,观灯者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呈现一派欢腾不夜天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