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热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潜山征婚网
搜索
查看: 2922|回复: 0

也说杨畈(潜山市五庙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5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热线工作组 于 2020-11-25 09:10 编辑

不简单的杨畈
程为丰

  杨畈村属五庙乡政府所在地的村,故常有人戏称为“首善之村”。在邻近的潜、岳、太老百姓心里,也算是“高山打鼓,名声在外”--知名度蛮高的。
  凡事存在皆有理由。杨畈村小有名气,绝不是徒得浪名。先只说早前两件事,可略知一斑。
  其一,杨畈大队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伟人的号召下,全国农村掀起了“与天斗、与地斗”的学大寨热潮。当时地处偏僻、温饱无着落的杨畈人民,在大队领导的带领下,饿着肚子、肩挑背扛、披星戴月,没用到三个冬天的时间,拉直了域内的花洲河、削平了蛇形坦,硬生生的整出近200亩水旱无忧的高产良田。这在圩畈区不算啥新闻,但对于人均耕地不足0.4亩的贫困山村而言,应算是个了不起的事,通过宣传报道,引起了不小轰动。记得当时潜山县表彰学大寨典型,出了个宣传小册子,给杨畈大队的评语是“五庙杨畈学大寨,治山治水斗志昂,农林牧副齐发展,建设山区好榜样”,挺琅琅上口的。上了年纪的杨畈人至今都能吟诵这个难得的赞语,更为惊讶的是,当时的大队书记选上了潜山县委委员,政治荣誉至高无尚啊。杨畈还真是火了一把!
  其二,今天人人都说好的“五庙茶”,在那个年代主要是由“杨畈茶”来担纲的。那时,农户成片茶园面积少、产量低。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杨畈生产队(又称小杨畈)、博士生产队出产的茶叶名气最响。品种单为炒青,因施的是农家肥,采摘适令、作工精细、汤青叶亮,兰香绵甜且耐泡,饮后沁人心脾、神清气爽,是天然的绿色产品。城里人千方百计托人能买到半斤八两这样的茶叶是件显摆的事。杨畈村集体茶园建设早、面积大,也最先实行承包制。首任承包人是大队的老支委,参加过抗美援朝。此君以厂为家,办事认真,兢兢业业,把村级的茶园、茶厂打理得风生水起。杨畈茶厂被他弄成了全国名茶“天柱剑毫”原产地。百亩牛形茶山是全县标准化茶园样板,现如今在电视、报刊、广告牌等媒介上看到的推介潜山茶所用图片,大都是以该茶园影像为背景的。
  身边的榜样最有感染力,示范效应也最容易发挥到极致。“五庙茶”随之名声鹊起,享誉皖西南。可以说“杨畈茶”为“五庙茶”立了头功。
  这两件事虽小,但足见杨畈人确有“两把刷子”,就是放在今天,也并非易事。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有茶产业支撑,老百姓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村级集体收入也不赖,在那个收“两税”及“三提五统”为中心工作时期,村级工作就好做了。农业特产税免收、村干部工资免收,钱由村里拿。下剩的部分,乡、村干部也不必上门一家一户地催缴,而是由村民小组长代收,每年的5月底全乡第一个一次性解报完毕。计划生育工作也顺溜,从未出现拆屋、赶猪、牵牛的极端事件发生。乡干部每年分工时能被安排到杨畈村包点,感觉到是件非常荣幸的事。
  迈进新世纪,邻近的左湾村并入杨畈村,如何稳住“名声在外”的招牌,续写杨畈新辉煌,确保老百姓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不掉队,与时俱进的杨畈人开启了新探索。
  茶叶已成支柱产业,百姓增收的主渠道,做大做强茶产业是首位大事。2006年初杨畈人通过股份制创建了妙山茶业有限公司,在花洲畈上建起了一个占地6亩的现代化茶叶初制厂。在当时,是潜山县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茶厂。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公司成长较快,“天柱”系列名优茶年产值已达到0.3亿元,属规上企业,连续多年获安庆市优秀龙头企业称号。在软件上,“三品一标”齐全,获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销售上,线上线下并驾齐驱,眼下还跻身于全国扶贫“832平台”。公司鲜草收购量、成品茶的销售量已占全乡的30%,俨然五庙茶的主力军,脱贫攻坚的护卫师。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是老百姓的迫切愿望。杨畈人抢抓机遇,率先干上。2011年始,连续两年内建成了5个美好乡村示范点,一下子覆盖14个村民组,成为全乡首个省级中心村。杨畈还是全乡第一个通过整合资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的村,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自身的行路难问题,关键是这项举措倒逼了五庙乡其他5个村想千方、设百计自我施压仿效之,促成了全乡“组组通”目标提前3年完成。这两件实事,杨畈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终因“后脚迈上了先”,财力跟不上,村里落下了一屁股子债,苦了村干一班人,至今仍有包工头过年时到村干家逼“债”。当然,也有少数人不能理解。然而他们无怨无悔、磊磊落落,真正体现了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
  杨畈人大局意识还是不错的。乡集镇区坐落于杨畈,集镇发展需要土地。二房组、王桥组的老百姓忍痛割爱依法出让了宝贵的耕地,个中虽有苦涩,但随着农贸大市场、茶乡风情园的建成,五庙边贸集镇初具规模,如明珠般镶嵌于绿水青山之中,为五庙的振兴铺就了良好基础。
  361省道一期拓改工程启动后,沿线的15户、2500㎡的房屋需拆迁避让。任务下达后,杨畈人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兑现了承诺:为省道让“路”。在整个工程推进中树立了标杆,此举何尝不又是杨畈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彰显呢?
  树有根、水有源。杨畈村各项工作推进、事业发展能够抢得先机、拔得头筹其实是有渊源的,翻开杨畈村的历史,其红色底蕴相当丰厚。
  杨畈村有革命烈士15名,占五庙籍烈士百分之四十,潜山市第一党小组5名成员中有2名是杨畈人。留存的革命遗(旧)址亦有多处。现择其要者予以简述之。
  胡绍瑗烈士(1895.12.21-1930.9.11),杨畈老屋组人,安庆六邑中学毕业,于1924年春秘密加入五庙党小组。土地革命时期,在潜山几次重大的革命事件中都有它的身影,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1927年的梅城暴动中,他是中坚力量,枪伤头部;1930年请水寨暴动中他是骨干力量;同年组织领导了吴桥八斗暴动,配合梅寨暴动,率领五庙赤卫队三百余人攻打王家牌楼。潜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任县委裁肃委员,亲手处决了多名叛徒和坏分子。
  他还利用家旁的胡湾普化小学为阵地,聘请中共党员为教师,秘密创办农民夜校,学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道理。当时胡湾冲里有二十多名贫苦农民参加了学习活动,阶级觉悟大有提高,籍此还发展了一批党员,一些学员在随后的革命活动中先后英勇牺牲了。普化小学也是八斗起义的策源地。
  柳维辛、柳叶青两位烈士是杨畈芦村人,一同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9月,在太湖县“南斗冲事件”中英勇牺牲,当地老百姓为纪念烈士,将村名改为柳青村,即今天的太湖县百里镇柳青村。我党从不提倡以人名做地名用于纪念,然,这两位平凡的烈士在异地却能享受如此殊荣,怎不令人为之动容呢?要知道这两位烈士牺牲时一个才19岁,一个才16岁,忠骨尚存于就义的青山脚下。
  在五庙河与胡湾河交汇处,有个因洪水冲积形成的河沙滩,面积约为两余亩左右,俗称为台基。就是在这里,因潜山县苏维埃政权解体,革命进入低潮。1930年8月至9月,仅一个月内,包括第一党小组成员胡绍瑗、王长青等9位革命先烈在此相继惨遭杀害。五庙台基是革命先烈捐躯喋血悲惨之地,为铭记先烈们的壮行、反动势力的残暴,党史称之为“台基惨寨”。
  在烈士献血浸染的土地上,民众长期接受先进革命理论熏陶,英雄们的事迹通过上辈的口口相传,辅之遗(旧)址的印证,使得杨畈村红色基因充盈,显著的特征是,富有集体主义精神,朴素的家国情怀,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只要以上率下,引导得法,没有创造不了的人间奇迹!这也恐怕是杨畈人向心力强、村级各项事业发展较快的最令人信服的一个理由吧。
  乡村振兴大业即将起步,深信,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杨畈人定会继续扛着“建设山区好榜样”的大旗,在这片热土上再擘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潜山热线天柱山5A风景区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潜山热线论坛 ( 皖ICP备07500314号-2 )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066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皖B2-20210524号

GMT+8, 2024-11-22 05:02 , Processed in 0.1003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