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薏米仁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天柱山薏米仁</font></p><p align="center"> </p><p><font size="3"> 薏米,又名薏仁、六谷米等。因其营养价值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古代被列为宫廷膳食之一。<br/> 天柱山薏米,高山种植,纯绿色食品,无污染。薏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长期食用具有健脾除湿、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肾功能的作用,是难得的补益食品,倍受消费者的珍爱。</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天柱山板栗</font></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p><p align="left"><font size="3">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干果,板栗全身是宝,含60-70%的淀粉,5-10%的蛋白质,2-7%的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除可生食外,还可炒食,磨及加工成糕点、罐头。板栗烧肉就是一道美味佳肴。栗的药用价值也很多,如健胃、补肾等。潜山县种植板栗的历史悠久,广大林农发展积极性高。从1990年到2000年共发展板栗10万亩,可产鲜果100万公斤。栗树的品种大有改良,每年从省林科所引进各种优良品种进行换种嫁接,仅2000年春就嫁接10万株。同时对板栗进行了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对老板栗园进行改造,天柱山镇白水村单株最高产量达到150公斤。板栗的销售以鲜果为主,单价每公斤6元左右,森态公司将板栗加工成板栗汁,也成为人们喜爱的产品。</font><br/></p><br/><br/><br/>[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2 15:47:01编辑过] <p class="p18" align="center" line-height=""><font face="黑体" size="5">瓜 蒌</font></p><p class="p18" align="left" line-heigh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3"> 瓜蒌,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br/>瓜蒌新品种---皖萎1号 <br/> 该品种由潜山县农委通过选择育种方法育成,2003年报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 <br/> 一、特征特性 <br/> 皖萎1号叶片卵状心形,呈掌状4裂,主茎粗1厘米左右,茎上卷须多分3叉。第1挂果高度平均为2.3米左右,挂果多集中在第1分枝,第2分枝、主茎相对较少,第3分枝基本无挂果。果实椭圆形,果脐微突;果皮成熟时橙黄色;平均果径×果长1年生为7.11厘米×8.44厘米,多年生为7.48厘米×9.02厘米;平均单果重1年生250.4克,多年生268.3克。在高肥水条件下,常出现一柄多果现象(瓜蒌雄性花为总状花序)最多时1柄可达7果。 <br/> 皖萎1号种子扁平,椭圆形,成熟后种壳为灰黑色,平均千粒重236.7克;出籽率10.5%。种子大小适中、平整光滑、成熟均匀,易于加工炒制。另外,籽壳较薄,2瓣种壳之间包裹较松,加工时易裂口,食用方便。 <br/> 皖萎1号1年生平均产鲜果783千克/亩,折合瓜蒌籽82千克/亩;2-3年生平均产鲜果1250千克/亩,折合瓜萎籽131千克/亩。 <br/> 皖萎1号属中熟偏迟品种,全生育期210天左右。其补偿性非常强,如前期生长不良,夏果偏少,则完全可以采取相应的综合农艺措施促中后期生长,增秋果数量,从而达到以秋补夏、高产稳产的目的。 <br/> 皖萎1号抗病性较强,这一点在实践中已得到检验。2002年,潜山县共种植瓜萎4.8万亩,因7-9月份天气特殊,造成瓜蒌根结线虫病、蔓枯病、炭疽病大发生,全县各地瓜农损失惨重,平均单产仅为350千克/亩,减产幅度高达30%以上,严重的甚至绝收。而全县各试验点种植的皖萎1号,平均产鲜果仍达1175千克/亩,与正常年份无明显差异。 <br/> 二、高产栽培要点 <br/> 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故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可推广种植。种植地块以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力充足、水源丰富、地下水位1米以上的沙壤为佳。 <br/> 冬前将选好的种植地翻耕并深施土杂肥、塘泥、猪厩肥等迟效肥料5000千克/亩;开春后匀施沤熟的有机肥2500千克/亩、磷肥50千克/亩、硼肥1千克/亩,并进行清沟做畦,畦面宽1.5米、高40厘米,畦间距3-6米;移栽前15-20天,畦面再施水粪1000千克/亩,盖土8厘米待栽。 <br/> 长江中下游地区于4月中旬带土移栽;中等肥力田块,移栽密度100株/亩。 <br/> 5月下旬前,按离地2米的高度搭建好棚架,待苗长到0.5米时开始扶苗上架。 <br/> 追肥按照早施苗肥、重施花果肥、巧施叶面肥的原则进行。花果肥以腐熟的有机肥、钾肥为主。 <br/> 整枝时要求每株瓜蒌只留2-3个主茎,及时抹去架面下主茎上的赘芽。枝蔓上架后,主茎横长0.5-1米时可断头,促第1分枝生长,提高挂果率。后期如枝蔓过密,可剪去一些小枝头和叶片,严防叶片或枝蔓重叠3层以上。 <br/> 可采取种植雄株2-3株/亩、花期叶面喷施1000-3000毫克/千克矮壮素或0.3-0.5%的硼酸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断去8月20日后所有新生枝头和花蕾等措施,提高坐果率。 <br/> 做好瓜藤天牛、瓜绢螟、蚜虫、根结线虫病、蔓枯病、炭疽病等的防治工作。并于10月底-11月初及时采收,做到成熟1批采收1批。</font></p><p class="p18" align="center" line-height=""><font face="Verdana"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df5431" size="5">瓜 蒌</font> </font></p><p class="p18" align="center" line-height=""> <br/></p><p class="p18" align="left" line-height=""><font face="Verdana" size="3"> 瓜萎类圆蟹壳皮,瓤子粘结焦糖气, <br/> 种子润肠通大便,皮化热痰治胸痹。 <br/> [来源]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蘑本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uniflora Hao的成熟果实。 <br/> [产地] 栝楼主产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双边栝楼主产江西、湖北、湖南、广东、云南、四川等省。 <br/> [采收] 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柄剪下,置通风干燥处阴干,即得“全瓜蒌”;或将果瓤挖出取皮烘干或晒干,即得“瓜蒌皮”;将瓤中的种子取出洗净,晒干,即得“瓜蒌仁”。 <br/> [药材形性] 1.瓜萎 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宽6-lOcm。表面橙红色或浅棕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残存果柄。剖开后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与种子干粘结成团块状。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br/> 以完整不破、皱缩、皮厚、糖性足者为佳。 <br/> 2.瓜萎皮 常切成二至数瓣,壳状,皱缩不平,边缘向内卷曲,质脆。焦糖气。味淡微酸。以身干、皮厚、表面蟹壳黄、不霉蛀者为佳。 <br/> 3.瓜萎仁 栝楼子呈遍平椭圆形,长1.2-1.5cm,宽0.6-1cm,厚0.3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沿边缘一圈沟纹。一端较尖,有种脐,另一端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内有子叶两片,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双边栝楼子较大而扁,一端平截成矩形,一端圆或略尖,长1.5-1.9cm,宽约1cm,厚0.2cm,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沟纹明显而靠内。 <br/> 以身干、饱满、不泛油、无霉斑者为佳。 <br/> [炮制] 全瓜蒌 去柄,切成丝片。 <br/> 瓜蒌仁 以抢水洗净,去柄,切成丝片。 <br/> 炒瓜萎皮 取瓜蒌皮净片,用文火炒至棕黄色略有焦斑时,取出摊凉。 <br/> 炒瓜蒌仁 取净瓜蒌仁,用文火少至鼓起有香气时,取出摊凉。用时捣碎。 <br/> 瓜萎仁霜 取净瓜蒌仁除去外壳,碾成泥状,用粗布包裹,蒸热,压榨去油,反复操作,至去尽油为度,研细过筛即得。 <br/> [成分] 果皮含三匝皂甙,有机酸、树脂、糖类和色素。种子含脂肪油约26%。 <br/> [性味、归经] 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br/> [功用] 清化热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咳嗽,肺痈吐脓,胸痹胁痛,结胸,乳痈,肠燥便秘等症。 <br/> [处方名] 全瓜蒌 瓜蒌皮 瓜蒌仁 炒瓜蒌皮 炒瓜婪仁 瓜蒌仁霜 <br/> [用法、用量] 煎服,全瓜蒌12-30克,瓜蒌皮6-12克,瓜蒌仁6-15克 蒌仁霜6-10克。 <br/> [保贮] 密封保存,防霉蛀,仁尚须防鼠食,走油。 <br/> [注意] 反川、草乌。 <br/> 按:1.据调查,目前商品瓜蒌的品种有十多种,全国使用最多的除上述两种外,还有大子栝楼T.truncata C.B.Clarke在广西、云南等省使用;大苞栝楼T.bracteata(Lam.)Voigt在贵州,云南及两广地区使用;前者果实长卵圆形,长15—18cm,宽1.5-2cm,厚O.4-0.6cm,一侧略凸出,沿边缘一圈不明显棱线。后者果实倒卵状椭圆形,长8—9cm,宽4.5-7cm,表面深橙红色,果顶稍窄,花柱残基长约O.4cm;种子长方至矩状椭圆形,种脐端扁圆形黑色,另端方形或微凹。 <br/> 2.江浙一带有以同属植物王瓜T.cucumeroides Maxim.的果皮、种子,分别混作瓜蒌皮和瓜蒌仁药用。其成分及功效与栝楼有明显区别,不能混淆.须加鉴别: <br/> 王瓜皮:为横切成两半球形壳状,颇似小帽,直径约4cm,表面黄色,内面类白色,质脆,折断面薄如纸,整齐不分层,气微味淡. <br/> 王瓜子:呈长方十字形,两端各有一圆形的凹陷或成小孔,中间围有一个 <br/>宽环,俗称“玉带缠腰”。表面粗糙,有小颗粒状突起。气微味苦。 <br/> 3.瓜蒌皮、仁,功用稍异。皮长于清热化痰,利气宽胸;炒后缓减寒性,宜于兼卑虚便溏者;蜜炙又能润肺止咳。仁以润燥涤痰、滑肠通便为优;生用可致恶呕,炒用则去其弊;制霜油性大减,痰嗽咳逆兼便溏之症投之最宜。</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2 15:59:34编辑过]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石 耳</font></p><p align="center"> <br/></p><p> <br/><font size="3"> 属地衣门石耳科,菌体叶状,正面为灰白或灰绿色,反面为黑褐色,多生长于海拔700-2000米悬崖峭壁的阴湿石缝间。石耳常以小群落的形式分布,少则几片,多则百余片。一公斤干石耳约1400片左右,因而极其珍贵。石耳的药用价值很高,《神农本草经》就把它列为上等药材。其主要成份有氨基酸、卵磷质和多种微金属元素。有滋阴润肺、治疗高血压和各种热症等攻效,对抑制肿瘤、出血也有积极作用。同时石耳亦可佐菜食用。“石耳炖甲鱼”、“石耳乌鸡汤”等乃为上等佳肴。天柱山地处江淮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且境内群山环绕,海拔千米以上的雄峰45座,是石耳生长的理想之地。</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天 柱 剑 毫</font></p><p align="center"></p><p align="left"><br/><br/><font size="3"> 天柱山茶早在唐代就享有“峻拔遒劲,甘香芳美”的誉称。天柱剑毫是天柱山系列名茶的代表,1985年,在全国名茶评展会上,居十一种名茶新秀之首,1988年在全国首届博览会上又获银奖。 <br/> 天柱剑毫以天柱山主峰笋子尖如剑状为特征,采摘、制作相当讲究。在谷雨前采摘,最好是一芽一叶,经杀青、成型、烘干、包装等多道工序,茶叶冲泡后色翠毫显,味鲜爽醇,汤色碧亮,香气若兰。天柱剑毫内含丰富的多酚类、氨基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具有消食去腻、止渴生津、益思少卧、利尿解毒等药理功能。登临天柱。累渴之时,饮上一杯天柱茶,令人神清气爽,疲劳顿消。 <br/> 天柱山主峰海拔1488.4米,气候凉爽湿润,民风醇厚、古朴。悠久的历史酝酿了她考究精细的产品文化,独特的气候及土壤条件更是孕育了无数山珍,"天柱山功夫茶"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天柱名茶"品质优异,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后经国内多所大学的茶叶专家研发,不断推陈出新,创制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天柱剑毫",从此名扬海内外。其做工精细,外形匀齐似剑,汤色碧绿显亮;入口甘甜馨香,醇味无穷。实为生活必需和馈赠亲友之佳品。中医认为:饮天柱名茶、明目清心、生津止渴、提神解倦、去肥化腻、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主要品种有:全国名茶“天柱剑毫”、优质茶“天柱香尖”、“天柱云雾”、“天柱毛峰”、“天柱弦月”及普通炒青。</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天 柱 香 鸭</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font> </p><p align="left"><font size="3"> 天柱香鸭是安徽省天柱山风味特产食品,主料本自山间农家水鸭,生长野外,饮的是山溪泉水,吃的是山野生物。在保持生态原汁的基础上选用天然佐料,精巧配方,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加工制成,气香味醇,一吃难忘,百吃不厌。<br/> 天柱香鸭在保留传统鸭肉“滋阴养胃、清肺补血、利水消肿”及食补食疗作用方面更具美食可口特色。<br/> 安徽省潜山县天柱鸭业有限责任公司</font></p><p align="center"><br/></p><p align="cente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8-4/2008422165303944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2 17:00:08编辑过]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天柱山茶油</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font> </p><p><font size="3"> 茶汕又名山茶油、茶树油,它是用茶籽树的果子榨出的油。茶籽树大多生长在深山老林,基本处于野生状态,所以茶油属于绿色食用油。人们日常生活食用植物油源干草本植物,难免受化肥、农药之污染,唯茶油源于木本植物。而世界上靠木爪果仁榨取的食用油仅两种:一是东方的茶油,二是西方的橄榄油。<br/> 茶油有着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份,如它所含高达97%不饱和脂肪 酸和维生素A、D、E、F、K以及胡萝卜素等,对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有着 良好的保健作用。<br/> 天柱山区茶籽树多,且大部分靠自然繁殖生长,产量高,质景优。野寨牌茶油货真价实,很受广人 消费者欢迎。</font></p><br/>
名花异木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名 花 异 木</font></p><p><br/><font size="3"> 天柱山有一千多种花木,其中,瑞香花最为名贵、最为难得。天柱山瑞香花多生产在海拔一千三、四百米的高山地带。它枝干低矮,不怕风雪严寒而四季常青。初夏时节,新叶翠绿,厚而发亮。瑞香花颜色多样,有紫、红、黄、白数种,风吹花摇,异香扑鼻。 </font></p><p><font size="3"> 天柱上除瑞香花外,尚有白杜鹃、绿兰花等名贵花木。特别是天柱绿兰更是与众不同。它素有兰心绿萼之称,皆不种自生。还有一种山马兰也很名贵。此花似兰而大,花似菊而紫,花香有子,根可入药,采灼晒干还可为菜。 </font></p><p><font size="3"> 奇木更多,有樟树、漆树、檀树等几百种。以凌霄树、黄杨、山柞树最为珍贵,人称天柱三大奇木。凌霄树为天柱山所独有植物。因在高山峭壁之上,仰天破云而长,故曰“凌霄树”。又因叶似鱼鳞,山民多叫它“鱼鳞木”。此树耐寒抗风,终年翠绿,姿态十分优美。木质坚细,可刻图章,可制作拐杖。小树移栽盆内,更见老枝盘绕,鱼鳞披散,美不胜收。黄杨树多生产在高山人迹罕至之处,高不倾丈,却都有千年树龄。它枝叶攒簇上耸,不花不实,四时不凋,木质尤为细润,用它制作家具,不仅经久耐用,不变型,不开缝,而且色泽光亮,木纹丽雅。山柞树为长绿灌木,叶小而有细齿,光滑而坚韧,枝干高达一、二丈,秋天开花,色黄,可做木雕材料,亦为天柱山稀有奇木。</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color="#259625"><strong>天柱山笋尖</strong></font><br/></font><strong><font color="#3e7d3e"><font size="4">天柱山野蕨菜</font><br/></font></strong></p>舒州竹席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舒 州 竹 席</font></p><p><br/><font size="3"> 潜山古曰:舒国、舒州。因地得名而称之为舒席. 舒席古时叫簟,唐李贺诗赞:“稍和竹簟寒”,“织可乘香汗”。白居易亦有诗云:“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由此可见,舒州竹席在唐代就很有名气了。到了明、清时代,舒州竹席更是名震中外,远销港、澳、日本、泰国、菲律宾、缅甸、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1958年曾把编有天安门和双狮抢球图案的竹席送到北京展出,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价。说它细如绸毯,凉如冰,图案精美,工艺超群。 <br/> 舒州竹席细、薄、柔滑、坚韧耐磨、不生蛀虫、容易折叠。共分三大类:一是工艺舒席,二是精制睡席,三是普通睡席。其原料大都选用水竹,经过剔除凤头、罗尾、爆节、伤痕、杂枝,然后经过剖、刮、煮、晒、选、编等工序方才成席。其中工艺竹席、精制竹席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选用小叶腊竹为原料,还要剖成薄如牛皮纸的细篾片,然后选用青、黄二色柔软如丝的篾片,编制成具有细、柔、光、滑等特点的童席、枕席、屏风、壁幛等十几种高级竹席制品。 <br/> 潜山还有大量的竹器供友人选购。这些竹器大到竹床、竹桌、竹椅、竹篮,小到笔筒、烟盒,还有用篾丝编制的花篮、果篮、花瓶等等这些竹制品。构思新颖,工艺精巧,深得人们赞赏。多,有樟树、漆树、檀树等几百种。以凌霄树、黄杨、山柞树最为珍贵,人称天柱三大奇木。凌霄树为天柱山所独有植物。因在高山峭壁之上,仰天破云而长,故曰“凌霄树”。又因叶似鱼鳞,山民多叫它“鱼鳞木”。此树耐寒抗风,终年翠绿,姿态十分优美。木质坚细,可刻图章,可制作拐杖。小树移栽盆内,更见老枝盘绕,鱼鳞披散,美不胜收。黄杨树多生产在高山人迹罕至之处,高不倾丈,却都有千年树龄。它枝叶攒簇上耸,不花不实,四时不凋,木质尤为细润,用它制作家具,不仅经久耐用,不变型,不开缝,而且色泽光亮,木纹丽雅。山柞树为长绿灌木,叶小而有细齿,光滑而坚韧,枝干高达一、二丈,秋天开花,色黄,可做木雕材料,亦为天柱山稀有奇木。</font></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font color="#13a913" size="4"><strong>舒席<br/></strong></font><br/><font color="#439b43" size="4"><strong>天柱工艺舒竹</strong></font></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2 17:13:16编辑过] <p>我相信这个贴子的访问量会越来越高的</p><p>这个贴子是针对天柱山发展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