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石头记
天柱山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奇岩怪石堆砌而成的,在东大门到青龙涧上行的索道缆车上,我放眼四望,那危岩险关,就是一堆堆的怪石,像曾经有一只看不见的巨手,把这些石头任意抛洒,变成了一个个天然奇观。来到海拔标高950多米的天柱山庄门前,一抬头,就是夕映照之下的飞来峰,峰顶是那块飞来石,像山的帽子一样,谁也不知道它在上面趴了多少年了。无沦是风霜雨雪,还是赤日炎炎,它都稳稳地趴在山的头顶,谁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所以它只好叫飞来峰,飞来石。天气晴好的日子,看天柱山的峰峦,大多与飞来峰相似,裸露着一身岩石构成的钢筋铁骨,是那种淡淡的褐色,竟与我们黄色人种的肌肤相似,它也是华夏子孙中的一名成员吗?天柱山的石头除了雄伟险峻,更多一份奇巧。你可以去看活灵活现的象鼻石,看巨人的耳鼻眼嘴俱全的皖公神象石,看朝天昂首高歌的鹦鹉石,看半山腰里伸出两支触角向上攀爬的蜒蚰石,更奇特的是,许多石头上留有大自然亿万年雕凿的印迹,就像一个沧桑老人脸上风霜雨雪留下的刻痕,或者是一场暴烈的灾难留下的纪念,也可以把它比作树木的年轮。飞来石上密布着一道道的纹线,于是这块石头看起来就像一只永远来不及蜕变的蛹;青龙背的岩石上有序地排列着竖向的暗黑条纹,使这条龙背很像非洲斑马的身躯;在天柱峰底下的石梁上,自上而下布满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远远望去,像是一道凝固了的瀑布。但是,要领略天柱山石头的最奇妙处,还是应该到神秘谷上。神秘谷是真正的石头世界,当年仿佛是从天而降的一堆巨石,散落在峰峦之间,那些巨石之间的缝隙,就形成了一个蜿蜒向上连绵四百多米长的奇特通道。从神秘谷的谷口进入,头上身边脚下都是黝黑的大石,紧跟着前面人的脚步,双手扶着两边湿漉漉的引壁,仔细踩稳脚下的石块,有时要弯腰,有时要低头,有时要侧身,时而攀登,时而跳跃,时而手足并用,时而心悬半空,“逍遥宫”、“迷宫”、“龙宫”、“胖见愁”、“黄鳝背”……洞中奇景一个接一个,幽,险,惊,奇集于此谷,当你几上几下进洞出洞,几番艰辛,几番苦累,终于登上谷顶,顿觉眼前一亮,视野大开。再回头看脚下的神秘谷,无法想象这一堆乱石中怎会有如此奇巧的通道。天柱山的石头不仅奇峻而嵯峨,它也浸润着深深的文化底蕴。全山存石刻三百多幅,就像一部千年不朽的史书。在三祖寺西侧的石牛洞附近,沿着石牛溪,两边的石壁上留下了自唐朝以来二百多幅古人的诗书作品,展示了天柱山曾经的岁月。北宋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曾二游石牛洞观赏石刻,留下一首六言诗被刻录于此:“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如今漫步溪边的巨石滩,细细观赏楷、隶、行、草、篆各种风格的字迹,眼前似飘过时光的烟尘,耳边仿佛有古代工匠悬身石崖之上“叮叮”的斧凿声响。谁说石头没有生命呢?天柱山的石头不仅有生命,还有文化与智慧。天柱山除了雄峰巨石,摩崖壁立,还有一种石头。在穿越天柱峡谷时,山脚下农舍旁、小溪边,时时可见一种白色的小石块,拿起来细看,白中中带紫色细纹,颜色有深有浅,也有纯白色的,而且透光,有点工的质感,这几乎是很完美的观赏石,但乡民们拿它来当院墙的基础,或是镶在菜园子边上作标识。问他们这是什么石头,说俗称白蜡石。知道有黄蜡石,白蜡石,都是很著名的观赏石,但主要产地应该在广东阳江,这种石头是否也是同一品类呢?如果天柱山再做做这种石头的文章,也是很可观的啊。(文/王仲翔) {:3_57:} 这些奇异的石头也是天柱山一大特色,是其他景区不可比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