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寺庙应知道的佛教常识
三门殿——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称三门殿。三门殿内门的两旁树两大金刚像,手持金刚杵,此即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传说佛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主要者名“密迹金刚”。世俗称此像为“哼哈二将”。其实,佛经中并无此称呼。 天王殿——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东方天王名“提多罗咤”(“提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手持琵琶,护东方“弗提婆”(胜)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为增长,能使他人善根增长),手中持剑,护南阎浮提(胜金)洲人民;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意为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手中缠绕一龙,护西瞿耶尼(牛货)洲人民;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意为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护北郁单越(胜处)洲人民。世俗称为“四大金刚”。其实,并无此说法。金刚,天王不可混淆。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释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后来由人间生在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也有把布袋和尚称为弥勒菩萨的,源自浙江(图库)奉化在五代时有一僧人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弥勒佛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韦驮天——传说唐道宣律师曾与天人会谈,说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常周行东南西三洲(北洲无出家人),护助诸出家人。宋代以后,便在寺中塑了韦天像,又和佛经中所说韦托天相混,一般称为韦驮菩萨。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教立了佛教,所以称为释迦牟尼佛。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其中年老者名“迦叶尊者”,佛涅槃以后后世称他为初祖;年轻者名“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涅槃以后后世称他为二祖。 俗称释迦牟尼佛为如来佛,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是说某佛。就像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大 个子是不是导游哦?或者与旅游行业有关人士、? 本帖最后由 疏月弄影 于 2010-9-23 12:47 编辑回复 1# 大个子
中国的佛教,表现出了儒释道的充分融合。
三门殿又称山门殿。哼哈二将由《封神榜》中的郑伦和陈奇幻化而来。
布袋和尚其实就是人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济公,即三祖寺的开山祖师宝志禅师,属于罗汉系列,非弥勒菩萨。
韦驮菩萨面对大雄宝殿,保卫佛祖的安全。相传释迦牟尼涅槃时,有一罗刹鬼抢其舍利,韦驮奋起直追,夺回舍利。韦驮手持金刚杵,如果着地,表明寺庙可以挂单,如果不着地,表明寺庙不欢迎游方和尚。
大雄宝殿中大雄表明佛有大力,能伏四魔的意思,宝即“佛法僧”三宝。一个寺庙可以没有山门殿,但绝不能没有大雄宝殿。
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佛教中有三方佛,三世佛,三身佛之分。 对这个还这没了解过,今天学习了! 回复 4# 霹雳
我也只懂皮毛的皮毛,哪位深谙佛道的人一现身,就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