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 发表于 2013-5-3 12:46

饥饿的记忆

本帖最后由 扬子江 于 2013-5-3 12:47 编辑

      饥饿的记忆 每次回家探亲时,我总要提前一段时间告诉父母亲回家的消息,今年五一也不例外,我提前两周就告诉父母了,等待的结果已然明了,其过程对于二老而言,却是一种盼望即将成真的美好享受。家乡龙潭是大别山区,虽然近年来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农村的物流也畅达了许多,但和城里人相比,天天吃鲜肉和鲜鱼还不是很现实,即使我给了父母亲足够的菜钱,他们也舍不得去买,所以我又养成了另外一个习惯,每次回家都要去县城的菜市场转一转,买一些荤菜和家里面没有的时令蔬菜,目的很简单,为二老打打牙祭、改善伙食。当下时节,正是家乡的新茶和碗豆上市之际。午饭过后,泡上一杯父亲亲手做制的野茶;回味着母亲烹制的“豌豆韭菜煮鸡蛋”,鲜、香、甜、清的感觉还在味蕾间徘徊,忍不住和二老拉起了家常。首先,情不自禁地夸起了父亲所做的茶叶——既天然有机,又香气四溢;然后,少不了奉承老妈一番——“我妈做的豌豆汤比南京最好的饭店做出来的汤汁都要鲜美”,得到我发自肺腑的赞叹,二老的脸上荡漾着皱纹如花般的笑容,这里面既有温暖的亲情,应该也有不少的成就感吧。 闲聊的重点还是父母亲的身体和生活,二老都让我放心,他们说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相比,真正是不可同日而语。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过往那些让他们一生不可磨灭的印记,主题是忆苦思甜吧,其中对于饥饿的记忆最为深刻、沉重、痛苦而又鲜活,让我的心灵也为之震颤、悲悯和思索。 1958年的上半年,年景尚可,人们在半饥半饱中讨生活;到了下半年,灾害的烈度陡然升级,田野荒芜,人们只能寻找草皮、树根来填肚子;到了1959年,灾荒越来越严重,有的人吃了稻壳碾成的糠,因为严重便秘而被活活折磨至死,饿死人早已不是新闻了。“屋漏偏逢连夜雨”,那时节,土改刚刚完成,人民公社倡导的“大锅饭”方兴未艾,生产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高度抑制,做到手中有余粮简直成为天方夜谭,所以在灾难面前,人们显得格外的无力和无助。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母亲说,大灾害之后有一段时间,刘少奇提倡实行生产责任制,那几年,生产生活有了些起色,肚子叫饿、心里叫苦的日子暂时作别。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降临,刘少奇被打倒,政治斗争又成了社会生活的主角,“农业学大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山区农民每餐喝的都是米粒儿屈指可数的“稀饭”, 身体浮肿、奄奄一息的人们喝几次豆浆摆脱死亡,居然成为救生秘笈。母亲虽然没有学过营养学,但她也懂基本的医学知识,她说:那些人身体浮肿是因为营养不良,喝豆浆补充了营养,所以活下来了。因为***的复出,实行了改革开放,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祖国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好。“说句心里话,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还是要感谢***!”母亲如是说,父亲也在一旁不停地点头。说话间,母亲把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肉骨头用锤子敲碎,我好奇地问:“妈,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干嘛不扔掉”?母亲很自然地说:“我们这些从大饥饿中走过来的人,稍为有用东西都舍不得扔呀,细碎的鱼骨头和肉骨头用来喂鸡,是很好的饲料”。母亲说的对,关于饥饿的记忆,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

潜山热线 发表于 2013-5-3 15:57

口水啊,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欢迎“骨灰级”元老回“家”!

青砖与铜瓦 发表于 2013-5-3 16:13

杨子江是龙潭那里人啊?

潜山招聘网 发表于 2013-5-3 16:34

看着都流口水!想七!{:je:}{:je:}{:je:}

营养快线 发表于 2013-5-3 16:50

这个季节最好吃的菜!{:je:}

中安评估 发表于 2013-5-3 17:10

{:5_229:}

潜山现代口腔 发表于 2013-5-3 17:13

诱惑人啊半下午了 真的饿了

wzqsr-7388 发表于 2013-5-3 17:28

丰盛的美餐啊

xsh6652 发表于 2013-5-3 18:07

{:je:}{:je:}{:je:}

传递爱心 发表于 2013-5-3 21:44

看着都想吃{:ka:}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饥饿的记忆